(1)加大土壤科學研究資金投入
將土壤科學研究經費投入納入國家預算計劃,保障土壤科學研究的基本費用,與治理污染后的土壤相比,這部分投入是微不足道的,但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卻是無法用金錢來估量的。
資金的投入應該主要用在以下方面:
1.建立多層次的長期監控系統;
2.大力研究發展土壤污染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3.取得全國土壤收支的統計學資料,包括工業排放、農業投入、人類消耗、土壤淋濾、生物淋濾與輸出等;
4.在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從各種不同角度進行研究論證,提出防治土壤污染的各種預測模型;成立土壤污染防治部門。
(2)開展保護環境、清潔土壤、拯救土壤宣傳教育活動
土壤的污染和破壞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因此防止污染和破壞的決定因素還是人類自身的覺悟和行為。我國目前土壤污染問題嚴峻,關鍵還是土壤環境意識沒有深入人心,開展宣傳教育目的是啟發人們覺悟,提高認識,規范人們行為,只有加強環?;緡叩男麄鹘逃?、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土壤污染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才能逐步增強國民的土壤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樹立自覺保護土壤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3)建立土壤科學污染監測網絡,加強土壤污染監測,控制生產和生活污染源
在有代表性的地區定期采樣或定點安置自動監測儀器,進行土壤環境質量的測定,以觀察污染狀況的定期變化規律。確定區域污染物質的排放量,允許的種類、藥量和濃度,這樣可以杜絕土壤點源污染擴大化,從源頭治理土壤污染。
針對工廠排污對土壤帶來的污染,應搞好源頭控制,建立工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嚴格禁止將具有污染土壤性質的工業項目建在控制不受干擾區域與引導發展的農業區。生產中排放的“三廢”應在工廠中進行回收、處理及開展綜合利用,而對于目前還不能綜合利用的“三廢”,務必進行凈化處理,使之達到國家排放標準。重金屬污染物,原則上不準排放。城市固體垃圾,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機械分選和高溫堆腐處理。同時,污染治理設施的選擇、設計、施工、運行優先于生產設施進行,并在實際運行中推廣普及全過程在線自動控制。針對生活垃圾對土壤的污染,應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回收可再利用的資源,搞好填埋區植被覆蓋,減輕污染。
(4)建立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范點
從2001年開始,陳*斌主持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與示范”項目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穩定運行的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示范工程,之后又建立了銅、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示范工程,并在云南、廣西等地進行推廣應用的前期示范工作。
合作伙伴
|
相關閱讀